眼下全国夏收已进入尾声,秸秆如何处置再一次让人关注。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做好2023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建设400个左右重点县、1600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地方在秸秆利用上探索出不少新做法。
在河南省太康县高贤乡周庄村的麦田里,一辆辆大型捡拾打捆机、抓草机、搂草机在田间来回穿梭,50亩的地块不到半个小时就收拾得干干净净。
2022年,太康县常营镇瓦子村的肖红抗看到回收秸秆的商机,便在自家地里建了一个草场,买了一套打捆机,享受到6万元的国家补贴,当年就储存秸秆2000多吨,一季下来,他净赚70多万元。
据了解,太康小麦种植面积172万亩,玉米种植面积124万亩,年产秸秆176万吨,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作为河南省2023年第一批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县,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今年下达太康县1000万元的秸秆综合利用资金,对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收储、加工秸秆进行补贴,补贴标准为干贮秸秆每吨100元,收储秸秆每吨80元,最高补贴达24万元。
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之下,太康县已发展饲草企业72家,年收储秸秆20万吨。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1亿元。
在距太康县400多公里之外的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镇,秸秆收储经纪人臧传华也忙活着组织农机手上门为农户提供免费服务,以最快的速度将秸秆打包、离田,以免影响农民夏种。
臧传华靠着秸秆回收和销售,一年下来去掉各种支出成本还能净赚三四十万。这些年随着政府对秸秆回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他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今年他又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和人合伙新租下了一块面积34亩的场地用做秸秆堆场。
眼下,光在房山镇这样的堆场就有两个,可以充分满足全镇25个村秸秆收集堆放。下一步,这些秸秆将会销往内蒙古、青海、河南、安徽等地,用于畜牧养殖饲料。
记者了解到,东海县农业农村局向上申请到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从去年的170万元增加到了今年的700万元,这意味着臧传华这样从事秸秆收储的企业和个人今年还将享受到更大的补贴力度。
同样是在长三角,安徽省蚌埠市近年来也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化利用,小麦这边收割完毕,那边就有秸秆经纪人打捆收储,转运至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将秸秆揉碎切丝。经纪人董长顺告诉记者,眼下,小麦秸秆收储,每亩地给村集体经济5元-10元。经过加工再利用,每吨可售卖650元,今年计划收储加工1万吨,利润预计在100多万元,秸秆基本上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