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县人民政府
关于周口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第11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县政府办公室 时间: 2020-09-17 08:53:38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发文机关    太康县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太政〔2020〕18号    发布日期  2020-7-29

 

太康县人民政府

关于周口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第11号

提案的答复

王建林委员:

您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太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列入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一盘棋。成立了县文化发展工作委员会,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协同推进、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文化事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实现乡、村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达到省定“七个一”标准;成功申报“河南省文化艺术之乡;基本完成省公共文化数字试点县建设;村村建成文化传习站;民间艺术大赛、广场舞大赛、舞台艺术送农民、送戏下乡、“欢乐中原·文明太康”等特色文化活动每年固化开展;24个传统非遗项目持续传承弘扬。下步工作中,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阵地

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数字试点县工作,推进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太康道情艺术中心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县、乡、村三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设立新时代文明传习站,培育新乡贤文化,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凝聚乡村发展新动能。打造“书香太康”,完善城乡阅读设施体系,实施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推进数字化建设,推进城市阅读空间建设,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习惯,建设全民阅读城市。

二、编制规划,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2020年我县积极编制《太康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研究工作,诠释太康文化蕴藏的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加强发掘和考古研究工作,对全县30处文保单位进行科学保护,推进吴广塔、顾佐墓等八个市级文保单位升级省保单位的申报工作。对太康文庙、高贤寿圣寺塔、谢缵墓、太康墓、顾佐墓等五个文保单位按4A级旅游景区设计规划。弘扬红色文化,加快推进水东革命根据地复原工程。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抓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全面加强历史遗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街区、名人故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工业遗产、农业遗产等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整体性保护传承,完善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和保障体系。注重生产性保护传承,实施太康手工艺振兴行动,加强对太康老字号的保护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聚集发展。对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分类整理和数字化管理。促进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与创意设计、旅游、乡村振兴跨界融合,推进文化遗产资源社会共享和活化利用。充分利用好中国好人之乡、太康道情之乡、中国诗歌之乡、河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书法之乡等文化品牌,发挥优势、引领新风尚,促进乡村振兴和“五城”联创取得新成效。

三、挖掘整理太康名人文化,讲好太康故事

发掘历史名人资源,对全县的历史名人进行全面发掘、梳理和研究,着力阐发历史名人蕴含的太康文化优秀基因、思想文化资源及其当代价值。扩大历史名人影响力,增强太康文化传播力,讲好太康故事。着力推进 “五个一批”建设,围绕传承创新历史名人文化,创建一批文化传习基地,策划一批品牌文化活动,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打造一批主题旅游线路,研发一批优秀文创产品,在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让历史名人及其文化“活”起来,形成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丰富太康文化的内涵,激发创造活力。

四、推进民间文化艺术发展,打造太康道情品牌

巩固“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成果,加强太康道情戏地方戏曲的传承,筹备举办中国道情艺术节,推进民间艺术事业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每年创作一部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的道情大戏。开展好戏曲进校园、进社区和送戏下乡活动。

衷心感谢您对太康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2020年7月29日

责任编辑:【网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