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太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时间: 2022-09-05 16:10:01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526日在太康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太康县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回顾

 

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克服疫情冲击等不利影响,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五年来,综合实力大幅跨越。三次产业结构比20.6:37.1:42.3,“一产稳、二产强、三产活”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总量达399.66亿元,是2017年的1.21倍,年均增长4.89%;人均生产总值35290元,是2017年的1.19倍,年均增长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5亿元,是2017年的1.39倍,年均增长8.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29亿元,是2017年的1.86倍,年均增长16.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9元,是2017年的1.38倍。

五年来,主导产业持续壮大。2021年底,纺织服装产业投产及在建纺织规模176万锭,喷气、喷水、圆盘织布机规模1.2万台,服装年加工能力6亿件。纺纱规模全省县级排名第一;装备制造产业年生产能力6万蒸吨,省内市场占有率55%以上。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产业被认定为“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龙源纸业再生箱板纸生产规模75万吨,居全省第一位。主导产业营业收入439.55亿元、利税25.6亿元、从业人员6.3万人,分别是2017年的4.3倍、3.4倍、2倍。开发区由“二星级”晋升为“三星级”,荣获“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河南省优秀产业集聚区”“河南十佳最具成长潜力开发区”等称号。

五年来,城市建设提质增效。《太康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太康县控制性详细规划》及16个专项规划正式实施。建成东环路等城市道路46条,打通财鑫路等断头路7条。东关大桥、东环路建成通车,实现了县城东部南北贯通,城区骨干路网基本形成。主城区面积拓展至3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至41.48%。建成公园、游园32个,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新建城区供水管网5.7米。新建雨污管网3.48米,太康沟下游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沿岸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实施滨湖公园、涡河花园、银城花园棚户区安置房项目,改造老旧小区93个,城市承载力和集聚力明显提升。

五年来,全面小康成色更足。累计投入资金25.14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733个,修建农村道路743.63公里,建设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61个。打造扶贫基地43个、财政全投扶贫车间69个、光伏电站164个。探索实施“五养模式”,为破解农村特困人员养老难题提供了“太康样本”。36148户15673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罗古洞、槐寺、娄庄、蔡集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渐显“芳容”。荣获“河南省美丽小镇先进县”“河南省五美庭院先进县”等称号。

五年来,发展动能显著增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各类证明事项254项,476个事项实现了“窗口即来即办”“一网通办”,审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69%。综合行政执法、自然资源、医疗等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房屋一体确权登记37万户,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等任务全部完成。开放招商成效明显,累计引进项目158个,总投资2079.65亿元。累计利用外资2.92亿美元,省外资金262.37亿元,对外贸易额15.8亿元。

五年来,民生福祉更加殷实。民生支出276.3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17年的1.36倍。太康一高新校区、高贤高中等学校建成投用,128所城乡学校优化提升,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高考成绩连年攀升36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升级改造。PM10、PM2.5等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100%,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100%,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实现清零。

五年来,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决策部署。我们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基本准则,及时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办理人大代表议案612件、政协委员提案526件,办结率100%。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办成民生实事49件,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就医、出行、养老等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五年来,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军民融合得到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不断强化。民族宗教工作成效显著。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统计、审计、史志、档案、气象、人民防空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是太康发展进程中极其特殊、极不平凡的五年。让我们倍受鼓舞的是,经过县上下的艰辛努力,一举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太康人民过上了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让我们倍加珍惜的是,太康县获得了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电商扶贫先进县”“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等10余个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太康的影响力、竞争力明显提升让我们倍感振奋的是,县委确立了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发展定位,太康发展蓝图更加明晰、前景更加美好,全县上下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攻坚克难的决心无比坚定、干事创业的劲头空前高涨!

2021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战汛情、控疫情,抓发展、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99.66亿元,增长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5亿元,增长8.6%。其中,税收收入10.48亿元,增长10.6%,税占比为7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15.3%。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1.96万元,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3亿元,增长8.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23.16亿元,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我们精准施策,有效应对,筑牢疫情灾情防线抓细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等基础能力建设。精准精细实施社会面管控,深入推进大数据筛查和网格化管理,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始终做到“人、物、环境”同防,切实筑起了疫情防控屏障。完成新冠疫苗接种205.44万剂次,全程接种90.83万人,接种率91.23%。面对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启动水旱灾害防治二级应急响应开展抗洪抢险救灾,承接西华、扶沟避险转移群众11336人,守住了不发生人员伤亡的“金标准”。尉扶涡河上游分洪泄洪8000万立方米,完成洪水安全下泄和防汛任务

2021年,我们凝心聚力,蓄势前行,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推动项目投产达效。天虹纺织科技产业园等4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3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2.79%;欧企德服饰等27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9.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25.12%;中福织造等12个“三个一批”项目,完成投资37.6亿元。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创新实施“五办工作法”,严格落实减税降费等援企惠企政策,帮扶企业80家,新增贷款22.2亿元,解决问题252个,问题解决率100%。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2个,合同资金187亿元。永兴锅炉等3家企业被评为省“专精特新”企业。四通锅炉入选国家级“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银鑫棉业等4家企业荣获省级智能工厂”。我县被评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县”。

2021年,我们表里并重,提升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完成商贸路南延等17条城区道路建设开工建设棚户区安置房5100套改造老旧小区36个。群益馆项目加快推进。铺设南环路排水管网5200米、开发区雨污管网1.3万米,清淤疏浚城区雨水管道2.7万米污水管道2.6万米整治窨井设施733个。铺设天然气管道50公里,惠及群众8500余户铺设供热管网5.5万米,城区供热能力达130万平方米满足了1.1万户居民的用热需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行城市数字化精细管理,数字城管平台顺利通过省住建厅专家组验收。

2021年,我们持续发力,补齐短板,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落实108项“四个不摘”政策举措,优化调整帮扶机制巩固拓展“五养模式”,实现8776名农村特困老人全覆盖。整合涉农资金4.84亿元,实施扶贫项目98个。全县实现了“一人不返贫、无人新致贫”,顺利通过全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后评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深松土地19.7万亩,实施小麦、玉米高产创建,9.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粮食总产28.74亿斤,稳居全市第1位。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植树造林1.2万亩。全年生猪出栏132万头,保持“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推进1个省级、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修农村公路27.7公里,改造户厕3.67万户农村危桥78座全面提升供水管网6.7万米整治机井5692眼。扎实推进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打造示范村198个,提升普通村391个,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2021年,我们用心用情办好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重点民生实事有力推进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81.6%。新增就业1.69万人,返乡创业主体2891家,带动就业人员3.24万人。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1.03万人。组建3个医疗健康服务集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标。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上线4869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成效明显,PM2.5完成55毫克/立方米,PM10完成100毫克/立方米,优良天数完成243天。实施群众性治安防范雪亮工程,安装摄像头16950路,群众安全感指数和满意度明显提升文化事业稳步提升安全生产管控有效扫黑除恶常态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过去的一年,我们走过的道路极不寻常,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支持参与的结果,是全上下、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真抓实干、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队员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太康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产业发展不够充分,城区承载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仍然不足,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一些干部的作风、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改作风、提效能,抓落实、促发展,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大主导产业为支撑,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优势、打造新格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有效投资、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太康。

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是:

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加快实施“十大战略”三年行动计划,经济总量突破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与全省差距进一步缩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以上。

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开展优质企业引育行动、优势产业壮大行动、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打造纺织服装、装备制造、食品加工、节能环保百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产值年均增长9%以上。

城乡融合呈现新格局。坚持“四化同步”发展,推进县城为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构建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特色村串珠成带的发展格局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建设宜居宜业的中等城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主动加强与广州、南通等沿海城市全方位对接合作引进产业关联性强、带动力大的转移企业。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开发区提升行动,实现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全覆盖。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快培养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建设更加完善人才制度体系。

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坚持以人为本同步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教育教学质量、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居民养老、医疗、医保等社会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法治太康、平安太康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有力。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影响深远。

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8%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外贸进出口总体趋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保持在30亿斤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十个聚焦”:

(一)聚焦创新驱动,培育发展优势。向创新要动力,为发展赋动能,在竞争中抢先机。

搭建创新平台。依托省农科院、河南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校,深化“院县共建”“校地合作”,引进博士后工作站1个。加大研发投入,实现139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全覆盖。建成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力争转化科技成果2项、引进高新技术企业3家、建设产学研示范基地2家。

培育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双提升”培训和“小升高”培育,力争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以上。培育省“专精特新”企业5家、“瞪羚”企业1家、“雏鹰”企业1家。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激励企业大胆创新,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8%,完成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

引育创新人才。实施“太康英才计划”“候鸟招引工程”,推行“候鸟式”聘任、“双休日”专家等灵活用才方式,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吸引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定期来太指导研发工作、解决技术难题。鼓励张新友等太康籍专家学者、高校毕业生等高层次人才报效家乡、创新创业。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围绕人才需求配置创新资源,推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二)聚焦项目建设,夯实稳增长基础。坚持“项目为王”,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论英雄,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热潮。

精准谋划项目。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部门联动协作等机制,精准对接国家建设专项基金和省级资金重点投向,有针对性地实施工业、交通、水利、社会事业等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做好各类专项债项目资金申报工作,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资金。强化项目储备,聚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储备一批关联度强、发展潜力大的项目,争取更多社会资本投入。

高效推进项目。推进总投资196.5亿元的8个省重点项目、总投资209.88亿元的25个市重点项目,为稳增长奠定基础。启动总投资6.4亿元的“一渠通四河”水生态治理项目,推进赵口引黄灌区二期配套项目和引贾鲁河水入太项目,年引水5000万立方米。推动投资11亿元的引江济淮配套项目和投资10亿元的水源水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建设,让太康人民早日喝上长江水。启动兰沈高速太康段、S320兰沈高速连接线、G106兰沈高速连接线项目。实施G311绕城段道路建设,完成太板路等7个农村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对标“1+9”港口体系,加快涡河航运开发和马厂港建设,积极融入周口临港新城经济发展圈。

全力保障项目。完善推进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建立重点项目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部门负责、一套专班服务、一张进度表倒逼、一问到底督查“五个一”机制,实行“周调度、旬督查、月小结”机制。开展“三比三亮三评”活动,比服务、比作风、比业绩,亮项目、亮进度、亮成效,领导点评、部门互评、企业测评,每月通报评比结果。推行项目联审联批制、问题清单制、周例会制等,集中力量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三)聚焦产业强县,激发内生动力。将工业摆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优化增量、做大总量,加速培育工业增长新动能。

重塑主导产业优势。实施龙头企业培育“112”行动,培育年产值30亿元企业1家、20亿元企业1家、10亿元企业2家。一是培育提升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壮大银鑫、中福、欧企德服饰等纺织服装企业,推动总投资13亿元的差异化色纺复合材料项目签约落地;推进总投资5亿元的中亿织造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动天虹纺织产业园等项目投产达效。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引导纺织产业从纺纱、织布向环保染整、数码印花发展。二是培育提升装备制造产业。支持四通锅炉、永兴锅炉等企业组建锅炉产业联盟,整合资源、协作互补、抱团发展。推进锅炉共享产业园建设,推动中太智能锅炉等项目投产运行。以智能锅炉创新中心为平台,联合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成立独立运营的创新中心,提升锅炉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三是培育提升节能环保产业以龙源纸业为引领,推动总投资50亿元的百万吨绿色循环造纸项目如期开工。以达源环保等企业为核心,发展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环保设备产业四是培育提升食品加工产业。以明正食品等企业为依托,打造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肉制品产业联合体。以碧海、国园等企业为依托,做优面制品、冷链食品、休闲食品和特色功能食品产业。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制定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产业技术改造路线图,实施技改项目20个,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技改全覆盖。深入实施工业“三大改造”,推行“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企业上云”,完成5家企业智能化改造和2家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升级改造,新增上云企业20家以上。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引进一批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项目,以碧生源、海恩药业等企业为引领,打造生物制药产业。以杜白新材料等企业为核心,培育可降解材料产业。

各位代表!产业兴则太康兴,产业强则百姓富。我们将坚持“产业为基、企业为根、创新为要”,着力打造太康“产业航母”,助推县域经济“成高原”,努力以一域之光为省市全局添彩!

(四)聚焦核心带动,提升城市品质。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高起点规划城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原则,精心编制城市地下管网、防汛除涝等专项规划。加强对重点地段、重要区域建筑风貌管控。对城市主要出入口、主干道、城市中心区、主要街区、重点景观地带和大型公共服务设施、人民广场周边等重点区域进行城市设计。

高水平建设城市。全面推进棚户区安置房建设,新改造老旧小区20个。推动房地产市场复苏,保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总投资8.23亿元的西三环道路建设,实施谢安路西延、黄河路西延、灵运路西延等建设项目,升级改造迎宾路,打通段尧路、县前街西段等断头路。新建消防文化园、滨河运动公园、铁路文化园等21个街头游园,建设垃圾中转站22座、公厕24座,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高标准管理城市。制定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移交办法,加强市政设施维护管理。落实“门前五包”“路长制”“网格化管理”制度,规范路灯杆、交通信号杆“城市家具”,打造精品街区和示范亮点。全面普查城区地下管网,建立信息化平台,推进城市积水点改造,提升城市排涝能力。利用数字化平台对城区进行全覆盖巡查和实时监控,实现城市运行管理“一网通管”。

高品质发展服务业。培育多元城市商业主体,加快万达广场、科创轻纺城等项目建设,改造提升古建商业街等3个特色商业街区。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发展城市地摊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云平台、大数据计算、创意设计、智慧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助推城市经济。

(五)聚焦巩固提升,推进乡村振兴。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实施“四大提升”行动,提质效、育品牌、促增收,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实施质量效益提升行动。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实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工程,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建省级产业集群1个、市级示范合作社5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建设规模养猪场20个、规模养牛场10个,牛羊集中养殖率达到25%以上,争创“全国规模养殖机械化示范县”。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营造节粮爱粮的社会氛围

实施脱贫群众致富提升行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投入4.87亿元,实施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5个,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深入开展“应对疫情影响大排查大起底行动”,紧盯农村低收入群体开展常态化精准帮扶,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把疫情对巩固脱贫成效的影响降到最低。

实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优化空间布局,编制19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302个村庄规划用足用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农村公路150公里,新建农村桥梁43座。完成户用厕所改造14085户,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85%以上。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重点,建设美丽乡村。创新建管用机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34%,高质量打造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

实施联乡带村提升行动聚焦“一乡一特色”,推动乡村服装加工、家具生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打造鲜明的乡村产业体系,重点培育张集、符草楼等产业强镇,每个乡镇打造2—3个产业基础好、引领作用强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村,以点带面,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鼓励常营、朱口、老冢、逊母口、高贤等乡镇因地制宜建设商贸小镇、文旅小镇。支持大许寨食用菌、独塘葡萄、张集蔬菜、龙曲辣椒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六)聚焦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建设,严控“两高”增量项目,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建立“限塑”等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倡导绿色出行等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巩固中央和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露天垃圾焚烧、餐饮油烟等管控力度,完成PM2.5平均浓度不低于46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不低于78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不低于263天的任务。严防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地表水水质稳定达标。

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开展城区黄土裸露治理、烟花爆竹禁售禁燃禁放等专项行动。整改提升清集、符草楼、龙曲3个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推动总投资7.2亿元的19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治理黑臭水体20处,完成环境综合整治村庄11个、生活污水治理村庄23个,让水更绿、天更蓝、环境质量更好。

(七)聚焦改革开放,释放发展动能。坚持以市场化思维和手段推动改革、扩大开放,向改革开放要生产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对放权赋能改革中的255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要接得住、用得好、见实效。加快“三化三制”和“管委会+公司”改革,实现“政府+市场”共治,再造开发区发展新优势。试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深入实施百园提质增效,盘活土地500亩,改造闲置厂房3万平方米,让闲置低效用地“活起来”。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供给效率,方便群众就近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使乡镇职责分工更优化、工作配合更协同、管理服务更高效。

强化财政金融保障。增强预算统筹能力,用好用活专项债券资金,全过程实施财政绩效评价,精打细算、严控开支,大力压减政府部门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民生上。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支持综合投资公司、城市开发建设公司创新发展,通过标准化厂房建设、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手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本回报水平。

拓展开放招商阵地。成立产业链招商专班和引进外资工作专班,聚焦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两大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运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产业园招商、商会招商,开展“头部企业大拜访”活动,全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一方面,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上做文章。以广州、杭州、南通为重点,精准定位与两大特色产业相匹配的某一个或几个镇,力争招引3-5个实力强、关联多的头部企业,实现引来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一方面,在产业细分领域上求突破。围绕产业链的一个环、一个点招引和培育项目,在纺织服装领域紧盯泳装、瑜伽服、健身服等产业,打造细分产业竞争优势;在装备制造领域紧盯锅炉燃烧机、智能化模块等产业,打造一批头部企业、天花板企业。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重点帮扶企业库,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销号式管理,全力为企业办难事、解难题、攻难关。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广政务服务APP应用,推行项目审批“拿地即开工”极简办模式。推进各项惠企利民政策直达基层、直到企业,落实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全力推动复工复产,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八)聚焦民生实事,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办好民生实事,兜牢民生底线。

强化就业创业扶持。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人员就业,扎实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培训职业技能人才3万人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0万元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69万。

强化教育优先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灵运学校、陈楼学校,增加学位6840个。新建县第三实验幼儿园、城关镇实验幼儿园,增加学位990个。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建设弘源中等职业学校,构建多元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完善校园安全常态化管理,严守校园安全底线。

强化医疗资源供给。做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新建县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等3个医疗卫生项目,增加床位1500张,提升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工程,抓好18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大力弘扬好人文化、孝善文化,倡树文明新风。深挖红色水东等红色旅游资源内涵,高标准打造红色水东文化产业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启动黉学、寿圣寺塔等景区建设。抓好精品文艺创作、非遗传承推广,擦亮太康道情名片。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群众体育。

强化基本社会保障。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巩固拓展“五养模式”,推进失能、半失能困难老人“适老化”改造,启动康复中心、老年康复护理院项目,加快建设4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让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持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孤儿、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帮扶工作。

各位代表!民生是幸福之基、和谐之本,我们要始终恪守为民情怀,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民生实事更暖心、公共服务更贴心、群众生活更安心!

(九)聚焦创新治理,建设平安太康。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夯实基层基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创新社会治理。围绕基层治理现代化,开展“五星级支部”创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网格为基本管理单元,建立健全“每户一张卡、每村一张图、乡镇一本册、全县一系统”工作机制。建设网格管理、精细服务、信息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做到群众服务“零距离”、社会治理“全覆盖”、群众诉求“全响应”,筑牢基层社会治理“一线堡垒”

维护和谐稳定。实施“八五”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治太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三零”社区创建,扎实做好“六防六促”,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和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加大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力度,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十)聚焦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控新治旧、标本兼治,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努力实现本质安全。

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屏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扎紧“四个口袋”,强化“三个体系”建设。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加大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员摸排力度,坚决筑牢“三道防线”。疫情防控指挥部“一办五部”AB班运行,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力争长周期内不发生规模性疫情。

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综合治理各类隐患。加强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强化预报、预判、预警、预案、预演有机衔接,筑牢城市“里子工程”“避险工程”,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健全物资储备体系,建立全周期、全领域、全要素的应急管理机制。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加大非法集资防范处置力度,开展不良贷款集中清收行动。全面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切实管控和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健全重点企业风险台账,有效防控企业债务风险。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专班推进问题楼盘化解,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压实压细安全生产责任,持续抓好房屋建筑、交通、消防、燃气、危化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底线。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等工作,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加强统计、史志、档案、气象、邮政等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更加注重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行政能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第一统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在县委领导下抓好政府各项工作,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第一准则。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发展、解决问题,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动公正文明执法。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责,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扩大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度,推进权力运行法治化。

始终把干事创业作为第一追求。立下“干”的志气,提升“干”的本领,营造“干”的氛围敢于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闻令而动、雷厉风行,全面推行13710工作制度,讲求工作时效,提高办事效率,让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成为习惯、形成规矩。推行清单管理制度,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加强重点项目、重大事项、重要工作督查督办力度,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论英雄、以结果论英雄。

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第一要务。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落实“八项规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和紧要处。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重要岗位、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廉政风险防控,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政府系统初心不改、正气永驻、清风常在。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夙兴夜寐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在实现“两个确保”中奋勇争先,在实施“十大战略”中积极作为,为谱写周口绚丽篇章贡献太康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人民政府网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