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勤委员、车照海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提案,被县政协以“重点提案交办书”交县人社局办理答复。县人社局党组高度重视,李晓虹局长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该提案的办理回复,现答复如下:
一、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
我县是典型的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总人口165万人,位居全省第三位,全市第一位。全县农业人口127.8万,占总人口的87.2%;非农人口18.7万人,占总人口的12.8%。农村劳动力总数85.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66.5万人,劳动力转移人数47.8万人,其中省内转移人数17.6万人、省外输出30.2万人。务工人员人均月收入3325元,预计2022年全年务工收入150亿元以上。
近年来,太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并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来抓。全力为太康籍农民工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强化组织、平台、资金和服务保障,使他们成为创业的带头人。目前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2.5万人,带动2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成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太康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措施
一是加大稳就业保民生人社政策宣传力度。我们采取线上发布招工信息、悬挂宣传条幅、在县融媒体中心播发电视讲话、惠企政策宣讲会等形式,并印发企业《招工简章》10万余份,发放到每一个行政村,在乡镇设立企业招工报名处,在行政村设立企业招工报名点,分批组织务工人员到企业参观,做到企业招工宣传立体化、全覆盖,实现用工企业与务工人员的双向有效对接。
二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就业工作。目前我县两家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400个,吸纳离校未就业毕业生168名、16—24岁失业青年38名,有效缓解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三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272个,安置各类就业困难人员272人。
四是大力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今年以来,人社局累计开展惠企政策宣讲活动12场次,组织65辆客车接送农村富余劳动力入企现场观摩。开展“万人助万企”大型网络招聘会3次,在市县主流媒体发布用工岗位3800多个。开展“春风送温暖 就业送真情”帮扶企业招工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现场100余家企业提供岗位8560个,已成功就业2416人,接受服务咨询2万余人,惠及全县80余家重点企业。
五是扎实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工作。今年以来,全县累计新增返乡创业主体1074个,其中个体工商户480户,私营企业558家,各类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36个。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3.2万人,直接带动26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六是鼓励扶持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今年1—7月份,已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81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40位创业者发放一次性开业补贴2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326人,实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益。
七是扎实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1—7月份,全县已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新增技能人才647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480人;餐饮业从业人员技能等级评价1.8万人,完成100%。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16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2%;新增技能等级评价机构6家。
三、下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按照您们所提出的“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提案,加强宣传,搭建平台,发展产业,务实培训,精准调度,充分发挥太康县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的良性循环,开辟一条推动太康经济快速增长、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切实推动《就业促进法》的贯彻落实。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要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就业促进法》,把促进就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把就业作为政府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扩大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
二是进一步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带来的就业拉动效应,大力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快各类投资项目推进,坚持在发展中扩大就业。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资源,带动各类劳动人员就业。
三是进一步抓好创业载体建设,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加大政策引导、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继续开展全民创业行动,采取积极措施,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研究、落实减轻企业用工负担的政策措施。加强创业典型宣传和创业教育,引导和激励有志者投身创业。
四是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要着力构建城乡就业服务平台,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结合劳动力动态管理要求,利用就业服务网络和信息,对城镇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被征地农民、新成长劳动力实施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形成开展促进就业工作的合力。
再次感谢你们对太康县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2年10月11日